星期二, 6月 17, 2008

What is music??

話說每次晚上寫blog寫得很晚,我就會睡不著。昨晚都不例外,又因連日的天雨惹來蚊子及蝨子,咬我的腳板~救命!睡不好。
其實最近有很多關於音樂的東西想寫寫。一來因為讀了鋼琴課程,接觸了很多新的朋友;二來Cash 流行曲創作大賽又來了,本著 “再接再厲”的精神,我已決定了參加。在過程中引發我很多關於音樂的想法,很想與大家討論。
在鋼琴課程中認識了一些古典樂的 “die hard” fans﹣馬驄亞Sir, 說 “沒有巴哈就沒有張學友”、“流行曲是庸俗的東西,聽十次一定要丟”、“古典樂有深度,令人有聯想的空間”云云。坐我隔鄰的同學,似乎從來不聽流行曲。當然有些跟我一樣的 “動亂份子”,替人唱demo,為流行曲服務。
當我將馬Sir轉告給朋友知時,他說 ‘沒有巴哈就沒有Elton、Micheal Jackson、甚至Mozart、Chopin…….” 哈哈。很對的,任何東西都有始作俑者,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成就都歸功於先行者,後人就沒有動力去做更好的事了。可能我用了 “以偏蓋全”這一招,不過我始終不是太贊同馬Sir的說話。流行曲及古典樂都有存在的價值與空間。人生在世總不可以每時每分都用腦去聯想、去細味。有時都要把腦袋投入完全靜止的狀態。有時某人失戀了,難道還要他用一首古典樂去表達自己的悲痛?流行曲就像西藥,因為有文字,通過文字就直接表達到別人所思所想;古典樂像中藥,要調理,要在很慢的過程中吸收。有時流行曲裡的文字不一定削弱了音樂的本質,反而可能豐富了音樂。不過這當然要有好的歌詞才能做到。
現在香港、台灣的歌詞,大多圍繞愛情,有些時候用字遣詞也差不多,唱的歌手(星?)又沒有感情,因為那些歌不是出自自己的手筆,完全沒有切身的感受,又沒有跟寫歌的人溝通~於是,唱出來的 “成果”就如快餐,可以醫肚,但沒有留在口中的餘香,沒有值得懷念的地方。
在思考應用甚麼歌去參加 “ Cash” 時,我自己訂下一些 “規則”:1)要有吸引的 “Intro” 及第一段Verse- 因為有人說評判們第一局只聽歌曲的頭一分鐘,如沒有賣點就會被 “叮”2)歌曲風格要在 “新”與 “舊”之間,因為現今香港的 “音樂人”,一味說要創新,要新風格,不過又害怕太新賣不到錢,歌星唱不到,因此歌曲最好是R&B, Dance Beat之類。3)歌詞要 “言之有物”, 不要太抽象, “富士山下”一類必死無疑。4)要多些 “音”,太少音的通常都不受歡迎。
當然,能否入圍,就要看自己的造化。(是否趕得在截止前做好歌曲也成問題)
******
上個星期五不用上學,看了一直很想看的 “Juno”, 是一套很有趣的電影。“Juno”透過自己的BB,領略到愛的價值。這些電影情節通常都不會出現在港產片,可能香港人接受能力低,動作片就要有大量動作,愛情片又要有床戲,他們如何接受一個前脫衣舞孃在說教?
******
又回到音樂題目。最近 “聽歌”荒,不知買那些唱片好,因為太多選擇,害怕選錯了,浪費金錢浪費時間。最後買了一隻大塚愛的album “Love Piece” (竟然買了這隻!)認識大塚愛,除了因為 “花樣少年少女”的片尾曲 “Peach” 外,還因為早一陣子看了電影 “東京密友”。故事沒有高潮迭起,反而令我很有興趣聽大塚愛的歌。結果選了一隻好像是較舊的album。聽她的歌,雖然她的聲音很 “雞仔”,但會令人很快樂,完全是因為音樂的style。一看之下,原來所有歌曲都是她曲詞包辦。那究竟她是創作派or 偶像派?(我常常在時裝雜誌見到她!幾可在香港時裝雜誌見到王菀之?)


她真是很像S.H.E的Selina!









******
吹了很多,最後有吉吉B最新玉照!


囂張的樣子!似乎生活很不錯!












現在吉仔經常與喜兒姐姐 “出雙入對”~看看他的 “大肚dum"~很搞笑!(非常感謝文慧提供相片)

沒有留言: